Blogtrottr
商業周刊 - 專欄部落格文章
先進觀念 輕鬆掌握 
Refresh your vocabulary.

Learn a new word everyday by subscribing to Word of the Day. A great tool if you're studying for the GRE, GMAT or LSAT, or simply want to enhance your lexicon.
From our sponsors
每個人都知道公司大小事,真的能增加向心力嗎?
Oct 10th 2013, 05:07, by 林之晨

來源:kevin dooley@flickr, CC BY-SA 2.0

企業普遍使用 Email 後,除了讓同仁間的訊息交換更方便之外,也等於給了每個人一個廣播電台,徹底改寫了以往「上對下」為主的溝通模式。近幾年 Facebook、WeChat、Whatsapp、Line 的興起,更是把這個「通訊下放」帶到了另一個高度。也因此,新一代的企業多講求「透明」,反正訊息是藏不住的,不如擁抱新的世界,讓每個人都知道公司的大小事,還可以增加參與度與向心力。

但任何事情過猶不及,極度的透明不一定是好事。近來有好幾家 AppWorks Startups 陸續成功完成募資,而完成後 CEO 們會跟我討論的其中一個題目,就是這中間的細節應該讓團隊知道多少。

首先,我會說在一個完美的世界,裡面每個同仁都非常理性、非常知道輕重、擁有高度的財務知識,且完全以公司未來為人生目標時,則創業 CEO 可以對公司全體完全透明,因為他知道所有人都會像他一樣,根據公司的體質調整努力的方向與節奏,並且不會因為財務壓力而心煩氣躁,影響工作的生產力。

但畢竟我們不在一個理想世界,現實生活中多數人並不是非常理性,也往往沒有必要的財務知識,更很難要求他們與你的公司共存亡。因此為了讓船能夠繼續用最快的時速前進,並且能在必要的時候靈活的轉彎,關於公司財務資訊的透明化,實務上必須要有一些權衡。以下是一些值得思考的點:

激勵機制
當然必須要有一些機制激勵同仁努力,但是不是一定要用營業額、利潤等財務數字就值得深入思考。財務往往是落後指標,且太過講求金錢會塑造短視的企業文化,這些都是用財務去激勵的缺陷。最厲害的企業應該把財務成長拆分成函數,例如:用戶取得成本 (CPA)、活躍用戶數、付費比、平均每戶貢獻額 (ARPU)、留存率等等,並且把每個指標交給一些人負責,則當大家的數字都在成長時,整體企業的營運績效也就會成長。(當然這裡也要小心單一指標短期最佳化造成公司長期損失的風險)

工作安全
雖然「穩定的工作」是一種迷思,但多數人還是在意的。太過在公司內部分享 Runway (跑道)、Leeway (餘地)、Burn Rate*,弄得人心惶惶反而不利於公司在時間內更上一層樓。無論如何,新創公司都必須要做出好產品、抓住好客人,才能夠存活並且長大。只要大家已經用最高的時速推進,剩下的現金壓力應該由 CEO 與核心團隊扛下就好。(*另外,我建議少用 Burn Rate 這個字)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joisj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